美国白蛾
来源:互联网

美国白蛾(食虫类:Hyphantria cunea),别名美国白灯蛾、秋幕蛾、秋幕毛虫,是灯蛾科白灯蛾属的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繁殖力强、传播快、食性杂、寄主范围广,喜爱温暖、潮湿的海洋气候。

美国白蛾成虫为白色飞蛾类,雌蛾体长9~15毫米,翅展30~42毫米;雄蛾体长9~13毫米,翅展25~36毫米。雄蛾触角腹面黑褐色,双栉齿状,黑色,长5毫米,内侧栉齿较短,约为外侧栉齿的2/3,下唇须小,外侧黑色,内侧白色,口器短而纤细。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复眼黑褐色,无光泽,半球形,大而突出。前翅多为纯白色,少数个体有斑点。后翅一般为纯白色或近边缘处有小黑点。

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洲,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南部,其生态分布范围在19°-55°N之间。1922年在加拿大首次发现美国白蛾,随后美国40个州相继发生虫灾,墨西哥有1个州发生虫灾。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白蛾通过人类活动运载工具传到了欧洲亚洲。1958年它已传入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日本韩国等国,于1979年传入中国。2025年,中国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等为美国白蛾疫区。

美国白蛾一年3代,越冬蛹一般经过150天,自3月下旬开始见成虫,4月中旬至5月初大量出现越冬成虫。成虫寿命一般在4~8天。该虫可取食危害绝大多数阔叶树以及灌木、花卉、蔬菜、农作物、禾本科杂草等,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在中国的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喜食树种包括橡树、黄枥、大红槭、苘麻山核桃等。其防治方法分为成虫期防治、卵期防治、幼虫期防治、蛹期防治。2022年12月20日,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美国白蛾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形态特征

圆球形,直径0.5~0.53毫米左右。卵表面有许多规则的凹陷刻纹,初产的卵淡绿色或黄绿色,有较强的光泽,以后逐渐加深为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顶部呈褐色。卵粒数在数百粒至上千粒不等,呈不规则块状单层排列,大小为2~3平方厘米,覆盖白色鳞毛。

幼虫

初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老熟幼虫头部黑色,有光泽,头宽2.4~2.7毫米,体长22~37毫米,头宽大于头高。细长,圆筒形,背部有1条黑色宽纵带,各体节毛瘤发达,毛瘤上着生白色或灰白色杂黑色及褐色长刚毛的毛丛,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橘黄色;气门白色,长椭圆形,边缘黑褐色;腹面黄褐色或浅灰色;胸足黑色,臀足发达,腹足外侧黑色,基部和端部黄褐色,腹足趾钩单序,异形中带,中间趾钩10~14根,等长,两侧各具10~12根。

初淡黄色,后变暗红褐色,体长8~15毫米,宽3~6毫米。雄蛹瘦小,背中央有一条纵脊,雌蛹较肥大。腹部末端有排列不整齐的臀棘10~15根,臀棘末端膨大呈喇叭口状。蛹外被有黄褐色或暗灰色薄丝质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

成虫

为白色飞蛾类,雌蛾体长9~15毫米,翅展30~42毫米;雄蛾体长9~13毫米,翅展25~36毫米。雄蛾触角腹面黑褐色,双栉齿状,黑色,长5毫米,内侧栉齿较短,约为外侧栉齿的2/3,下唇须小,外侧黑色,内侧白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蛾触角多数前翅散生几个或多个黑褐色斑点;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复眼黑褐色,无光泽,半球形,大而突出。前翅多为纯白色,少数个体有斑点。后翅一般为纯白色或近边缘处有小黑点。成虫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为桔黄色,胫节和跗节外侧为黑色,内侧为白色。前中跗节的前爪长而弯,后爪短而直。

分布范围

国际分布

美国白蛾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南部,原产于北美洲,其生态分布范围在19°~55°N之间。1922年,在加拿大首次发现美国白蛾,随后美国40个州相继发生虫灾,墨西哥有1个州发生虫灾。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白蛾通过人类活动运载工具传到了欧洲亚洲,并成为一种严重危害树木的检疫性害虫。1958年它已传入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地利乌克兰俄罗斯波兰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并于1961年传入朝鲜。美国白蛾已广泛分布于欧亚地区。

中国分布

1979年6月,美国白蛾首次在中国被发现,在一次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时。它是从中朝边境传入中国辽宁省丹东地区的。1980年,美国白蛾扩散到辽宁省的本溪、岫岩满族自治县庄河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东沟、凤城市、本溪、岫岩、庄河等九个县市。而后又传播到陕北地区、北京、天津市上海市大连市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烟台市、威海、青岛市等省市,呈现出从北部逐渐向中部地区扩散的趋势。有学者曾用MaxEnt软件分析出美国白蛾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省、天津、山东省江苏省黑龙江省大部、吉林省、辽宁、安徽大部、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湖北东北部、山西省大部以及陕西省中东部地区。

栖息环境

温湿度

美国白蛾的发育起始温度为10℃;大悟县高于或等于10℃天数为270天,年平均温度19.1℃。根据有效积温公式N(T-C)=K,计算出大悟县第1代发育有效积温为688℃,第2代发育有效积温为1084℃。成虫在春季的羽化进展受到气温的影响。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5℃时羽化开始,日均气温17~25℃时羽化到达高峰。幼虫发育最适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70%~80%,温度超过38℃或相对湿度低于50%,均对幼虫发育不利,但能耐40℃高温和-16℃低温。

光照

不喜欢强光和直射光,光线对成虫影响较大。绝大多数成虫羽化时间多在黄昏前后。强光线影响成虫羽化,有些成虫已从蛹壳脱开,但并不马上爬出来,要等待光线减弱后才爬出,说明强光线对成虫羽化有抑制作用。

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成虫具有趋光、趋味、喜食3个特性,对气味较为敏感,特别是对腥、香、臭味最敏感。一般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厕所、畜舍、臭水坑等周围树木,极易发生疫情。成虫喜欢夜间活动和羽化,雌蛾喜欢在光照充足的植物上面活动及产卵,所以见光多的植物枝条和叶片受害较重。

美国白蛾具有一定的主动扩散能力,幼虫可随风飘落,低龄幼虫会就近寻找寄主和食物,老熟幼虫可爬行500m。在中国每年自然扩散的距离为30~50km。各虫态均可人为传播,一年四季都可以随寄生植物、包装材料、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美国白蛾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可取食危害绝大多数阔叶树以及灌木、花卉、蔬菜、农作物、禾本科杂草等,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在中国的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喜食树种包括橡树、黄枥、大红槭、白麻山核桃、大红槭、红橡木三球悬铃木、泡桐、白蜡树臭椿、核桃、杨属、柳树、榆树、桑树、樱花、女贞紫荆刺槐、梨、板栗、南瓜、苹果、桃、李、杏、白菜、青萝卜菜豆等。

美国白蛾的天敌为周氏啮小蜂,此外还有蠋蝽蜘蛛目步甲、草蛉、瓢虫螳螂及鸟类、两栖动物等。

生长繁殖

发生规律

该虫一年3代,越冬蛹一般经过150d,自3月下旬开始见成虫,4月中旬至5月初大量出现越冬成虫;经7d的一代卵期,5月初至6月中旬为一代幼虫发生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幼虫老熟并化为蛹;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一代成虫发生期;二代卵期3d;马上进入二代幼虫期(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二代蛹期;二代成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三代卵期仍为3d,迅速进入三代幼虫(9月上旬至10月下旬);9月下旬开始化蛹越冬,直到3月下旬。

卵期

成虫产卵多产于叶背面,少产于叶表。卵块上附有许多雌虫腹部白色鳞毛。卵块多呈不规则的单层块状排列。卵孵化率较高,第1代为93%,第2、3代达97%。第1代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卵: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3代卵:8月中旬至8月下旬。

幼虫期

美国白蛾幼虫6~7龄,其中第1代和第2代幼虫以6龄为主,第3代幼虫以7龄为主。1~2龄幼虫只食叶肉,留下叶脉,呈透明纱网状,3龄幼虫开始将叶片咬成缺刻。1~4龄幼虫一直生活在网幕中,4龄幼虫由大群体分为小群体分别拉网取食。5龄后开始抛弃网幕取食,营个体分散生活。幼虫有明显的神经性贪食症期,5龄后食量剧增。第1代幼虫:5月上旬至6月中旬;第2代幼虫: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3代幼虫:8月中旬至9月下旬。幼虫有极强的耐饥饿能力,老熟幼虫即使15天不取食也不会死亡。

蛹期

一般化蛹前即停止取食,结成淡褐色、椭圆形的薄茧,约经2~3天蜕皮化蛹。化蛹场所一般在草垛中、屋檐下和砖瓦乱石堆中。第1代蛹:6月中至6月下旬;第2代蛹:7月下旬至8月中旬;第3代蛹: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

成虫期

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16~22时,以黄昏时的羽化占多数。雌虫寿命4~8天,雄虫寿命3~7天。第1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2代成虫:8月上旬至8月下旬;第3代成虫(越冬代):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成虫寿命一般在4~8天。

物种危害

传播途径广

美国白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危害,其取食量大,为害严重时能将寄主植物叶片全部吃光,并啃食树皮,从而削弱了树木的抗害、抗逆能力,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侵入农田,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产,被称为“无烟的火灾”。据测定一头幼虫一生取食树叶量约为55.6~69g。幼虫、成虫极易随人为活动、物资、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从监测发生情况看,美国白蛾主要集中发生在以木材、板材及其制品集中加工、集散地区,人员、车辆运输与外界交流往来频繁、物流量大的地方。

适应性强

美国白蛾对恶劣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耐寒冷(能耐-16℃的低温),耐高温(能耐40℃的高温),耐饥饿(在无食物情况下幼虫能生存10~15天)。

防治方法

成虫期防治

在4月底~5月初、7月上旬~8月下旬,使用美国白蛾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诱捕器,诱捕雄成虫进行发生期、发生量监测。诱捕器放置高度春季为2~2.5米,间距为40米;夏季为4~5米,间距为16米。美国白蛾的趋光性较弱,在各种光线中,对紫外光的趋性相对较强,因此可使用黑光灯诱捕成虫。由于雌蛾的孕卵量较大,活动小,所以灯光诱到的成虫多为雄虫,约占总蛾量的90%。

美国白蛾刚羽化成虫对垂直物体表现出强烈的趋性。成虫在钻出蛹壳后,迅速爬到附近直立的物体上,例如树干、墙壁、电线杆以及草本植物的茎秆上,静伏不动,高度大约在1米。天黑以后开始飞翔,寻找寄主植物,所以可在生产防治中使用具有诱捕电击功能的诱虫灯诱杀,或是利用成虫趋光性诱杀成虫,在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悬挂杀虫灯诱杀成虫,一般挂灯间隔以100米为宜,每天从19:00至次日6:00开灯。在距设灯中心点50~100米的范围,内进行喷药毒杀灯诱成虫,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卵期防治

在一个卵块中,卵块的行与行之间排列紧密,每块平均500~700粒,最多可达2000多粒。雌虫往往将卵产于平行的叶脉间,所以许多卵块的形状多呈矩形或菱形。在5月上旬、7月上旬至8月下旬人工寻找叶片上面的卵块,摘除烧毁。

幼虫期防治

重点应放在第一代幼虫网幕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其次是对第二代幼虫随时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幼虫2~3龄网幕盛期,每隔2~3天仔细查找并连同小枝一起剪除幼虫网幕。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必须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

幼虫也可采用药剂防治,在第一代幼虫破网期(6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虫破网期(7月中旬~8月上旬)、第三代幼虫破网期(9月中下旬~9月底)是实施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可选用药剂用高压喷雾器喷杀。在幼虫1~2龄时,使用3%阿维氟铃脲3000~4000倍;当幼虫3~4龄时,宜采用3000~3500倍液;当幼虫5龄以后,宜采用2500~35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在幼虫幼龄期时,使用3%阿维氟铃脲3000~4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对美国白蛾各龄幼虫均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且无公害,可使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1500倍,也可选用2.5%氯氰菊酯乳剂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处理。

蛹期防治

可采用人工防治,在7月初、8月中旬、11月至翌年3月落叶后清理地面禾本科杂草和枯枝落叶、刮除树干裂皮,人工拣拾虫蛹,集中烧毁。用围草诱蛹可在6月下旬、8月中旬,10月上旬,对高大的树木在树干上绑草把,要求下紧上松,诱集幼虫化蛹,集中烧毁。也可用生物制剂防治,在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进行防治。

由于美国白蛾第二代、第三代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因此必须实施综合治理措施,科学利用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所以,一定要加大力度,狠抓狠打,由于繁衍后代量大(每只一次平均产卵500~800粒,最多可达20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万头,最多可达2亿头以上,卵孵化率95%以上),要尽量集中防治彻底消除。

细菌防治

应用细菌防治美国白蛾,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苏云金杆菌(简称Bt)。每667㎡施用8000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ml,采用飞机低容量喷雾和人工地面喷雾,平均防治效果在96%以上。为保证速效,常采用苏芸金杆菌+阿维菌素复配制剂。

应用巴氏蚕白僵菌防治美国白蛾,400亿孢/g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进行叶片喷雾防治,防效在90%以上。

应用病毒防治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美国白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适用于2~3龄幼虫,使用制剂浓度为(1.5×107~3.0×107)PIB/mL,且药效持续,专性寄生。用HcNPV原液2.5×109PIB/mL稀释1000、750、500倍液,对2~3龄美国白蛾用药后表明14d林间药效试验校正防效为73.29%~90.41%。

入侵物种名录

2022年12月20日,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美国白蛾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相关事件

2025年2月25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为中国2025年美国白蛾疫区。

2025年6月1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2025年,美国白蛾总体呈轻度发生,局地发生偏重。北京市已布设3200余个美国白蛾监测点,同时升级“拍照识虫”小程序,市民动动手指就能上报美国白蛾线索,成为“虫情测报员”,共同助力实现随发现随治理。

参考资料 >

虫影追踪|森林中恐怖的白色恶魔——美国白蛾.微信公众平台.2025-09-16

防治正当时 | 美国白蛾的识别与防控.微信公众平台.2025-09-19

Hyphantria cunea.ncbi.2025-09-19

Hyphantria cunea.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5-09-1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2025年第2号)(2025年美国白蛾疫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5-09-16

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海关总署 国家林草局公告第56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5-09-19

“拍照识虫”小程序升级了!市民可上报美国白蛾线索.百家号.2025-09-19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